2018年,这一年里,包括霍金、李敖、单田芳以及金庸等太多大家熟知的名人纷纷离开了我们。他们的离去,固然让我们唏嘘不已,感慨世事无常。但背后的现实,更加沉重。
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.4万例,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,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。根据2015年的数据,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已达到了429万例。
2017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,2016年综合标化患病率测算我国 40 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达到 1242 万人,且患病后存活人群中的 70% 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。据估算未来二十年中我国 40 岁以上人群,慢性病人数甚至可能增至现在人数的三倍。
在精准医疗的时代,我们其实可以用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。比如定期进行重症筛查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众所周知任何一台精密的仪器都会有说明书,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就不会盲目损伤机器本身,维护的好机器,它的服务年限也就越长。同样,每个人身体也是一台精密的“仪器”,需要小心翼翼的呵护,才能有更长的寿命。但该如何使用?我们还欠自己一份“人体使用说明书”——基因检测。
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,也称为遗传因子,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。人类疾病的发生是基因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,若检测出某种疾病的风险,那么可以针对性地避开不良环境,从而让疾病不能表达,做到真正的预防疾病。
我们的基因来自于我们的父母,基因是天生的,几乎一生不变,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,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,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,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。只要知道了人体内有哪些疾病易感基因,就可以推断出人们容易患上哪一方面的疾病。疾病易感基因检测如同一本个人健康说明书,它告诉我们生命应该如何正确使用。
事实上,基因检测是以“预防医学”为指导,按照“健康检测健康预警健康介入健康人生”的健康理念,解决了不同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的筛查需求,甚至包括癌症危险因素筛查的需求。它帮我们看清藏在DNA里的生命风险,肿瘤风险、食物过敏风险、药物过敏风险等,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干预,及时止损,绕开肿瘤等生命健康风险雷区,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提供保障。